01
“雙減”之后,孩子更容易拉開差距
“雙減”實施一段時間了,孩子們有什么變化?
一位當過十幾年班主任的老師說:“原來水平差不多的同學,現在已經開始慢慢拉開差距了?!?/strong>
為什么會拉開差距呢?
因為“雙減”的本質,是讓教育回歸學校,為學生減負。
孩子學習的知識,幾乎全部來自于課堂;孩子學習的時間,幾乎都花在學校。

按理說,這樣在學校,同一個班級,同一個老師,同樣的教材,外部教育環境一樣,也沒有校外補習,起跑線一致了,為什么學生之間還是會拉開差距?
因為課后自主學習時間有很大的區別,每個家庭、每個孩子的安排都不盡相同。
前段時間,很多學校召開了家長會,讓老師跟家長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情況,結果發現不同孩子在家的表現完全不同。
有些孩子在學校寫完作業,回家后就趴在電腦前玩,哪怕家長提醒孩子去復習、預習,多看課外書,可孩子就是不聽,甚至跟家長說沒有作業為什么不能玩。

也有孩子不用家長督促,回家后先把當天學過的知識復習一遍,背單詞背課文,再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,除此之外,他們還會堅持閱讀,或者下樓跳跳繩、跑跑步。
這位老師解釋說: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是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,一些原本學習就比較吃力的學生,剛學的東西眨眼就忘光,回家后還只顧著玩,跟學習習慣優異的同學相比,差距只會越拉越大。
再加上學校也在積極響應少布置作業,甚至不布置作業,這樣課外時間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了。
02
自適應課程助力課后自主學習
“雙減”之前,家長可以通過去校外報班來縮小差距,現在校外沒有什么選擇了,就是真正考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了。
所以,家長平時即便工作再忙也別忽視了孩子的學習,畢竟“雙減”后,課堂之外,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嶺。
學生在家自學,最怕的是不知道要學什么,或者浪費時間在已經掌握的內容上,沒有很好地實現查漏補缺。

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獨屬于自身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,因此在學習過程中,每個學生的薄弱點、易錯點、難點都不相同。
比如數學考試兩個學生都能考80分,分數相同,但是他們掌握的知識點和知識漏洞肯定不盡相同。
評測學可以為學生進行知識漏洞測評,生成學生專屬的知識圖譜,幫助學生實現針對性的查漏補缺。

學生可以雙擊知識圖譜中紅色未掌握的知識點直接前往學習。
學習之后,系統也會生成知識掌握程度的對比圖,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,直觀感受進步。

課后自主學習除了查漏補缺外也離不開提前預習。
在學生端的智習室中,擁有與學校同步的電子化教材,學生只需點擊學習的章節,就可以進入知識點的邊學邊練。

每個知識點都有符合學生當前水平的教學視頻、例題、前置知識點學習、測試四個步驟,同時通過習題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。

隨著學生的學習,掌握程度會不斷動態變化,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,學起來有成就感。
“雙減”考驗的是孩子的內驅力和自制力,同時考驗的更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認知、規劃和監督。
拉開差距的真相是:教育環境越寬松,越考驗孩子的自律和自主學習能力。
“雙減”帶來了新的變化,我們都在見證歷史,一個全新的教育環境正在形成。
這對所有學生和家長來說既是挑戰,同樣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。希望所有同學和家長做好準備,打贏這場仗!